网站首页 烧香拜佛 我要烧香
法师开示 金榜题名 电 脑 版
净土法门 佛教问答 海涛法师
佛教法师 法师介绍 圣严法师
热门专题 居士文章 宣化上人
佛教经书 佛教咒语 星云法师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经)白话注释(14)

我们合十礼敬诸佛菩萨摩诃萨,合十礼敬十方大众,愿所有众生悉发菩提心,从迷信学佛走出,正信佛教正法佛陀世尊教理教法。

愿籍此共修力量普皆回向给三界六道一切法界苦难众生离苦得乐究竟解脱;同时希望诸位有缘参加共修的同修每日如法正修,正信佛教佛法,实修实行,业障消除,福慧增长,法喜充满,六时吉祥,共修促进正信正见学佛觉悟提高。

【佛陀正法】共修《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经)白话注释(14)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时临末法,众生福薄。

明师难遇,正法难求。

  我等末世行人,当遵佛遗教,以戒为师,实行实做,自觉觉他,荷佛家业,住持正法。

佛法为慈舟,正见为导航。正知正见,乃修学佛法之前提,藉此因缘我等发心每日汇集大德开示、佛陀经典浅释,愿与见闻者共同学习进步,树立正知正见,趣入佛法正道,如法修学,早证菩提,同归净土。南无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共修经文讲义资料:

【佛陀正法】共修《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经)白话注释(14)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①七宝②,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③,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④乃至四句偈⑤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⑥。须菩提,所谓佛法⑦者,即非佛法。

[译文]

“须菩提,在你看来,如果有人用充满三千大千世界那么多的七种珍宝,拿来布施,这个人得到福德是不是很多呢?”

须菩提回答道:“非常多!世尊!为什么呢?因为这些福德并没有真实的福德自性,所以如来才说福德很多。”

“如果另外有人,在这部经中,信受奉持哪怕只是其中的四句偈语,为其他人讲说,他所得的福德胜过用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的福德。为什么呢?须菩提,因为一切佛陀和佛陀所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都是从这部经中出生的。须菩提,所谓的佛法,即非佛法。

[注释]

①三千大千世界:佛法中对世界的看法,是以须弥山为中心,周围环绕有四大洲(即东胜身洲、南赡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我们所居为南赡部洲)及九山八海,称为一“小世界”。它从色界初禅天至大地底下的风轮,中间包括日、月、须弥山、四大洲、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梵世天等。

一千个这样的“小世界”,为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个“大千世界”。一个大千世界因为由小、中、大三种千世界所集成,故称为“三千大千世界”。

②七宝:七种珍宝,对此诸经说法不一,依《大智度论》,七宝即:⑴金。⑵银。⑶琉璃,又作毗琉璃、吠琉璃。⑷颇梨,又作颇胝迦,意译作水精(晶)。⑸车渠,又作砗磲。⑹赤珠,又称赤真珠。⑺玛瑙,深绿色之玉,异于后世所称之玛瑙。

③福德性:此处指有某个东西,其本性为“福德”。“非福德性”即指并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具有“福德”这样的本性,也即是说福德无性。

④受持:信受并行持。

⑤四句偈:偈,又作伽陀、偈陀。意译为偈颂、颂。它与诗形式相似,是以一句五言或七言等表现的韵文。四句偈,指由四句所成的偈颂。佛经中很多四句偈往往能涵盖佛法的要义,所以经中说,以四句偈教人,或持受某四句偈,会有很大的功德。

⑥从此经出:是指由此经所讲述的义理而得成就。

⑦佛法:狭义地讲,特指佛所讲的教法。广义地讲,宇宙中的万事万物,皆不出佛之法身,均为佛法。

[解说]

明白《金刚经》所说的这些道理有什么用处呢?如经中所说,一切诸佛都是因为此经而成佛,因此经而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使是仅仅受持读诵《金刚经》中的一个四句偈语,所获得的福德也比用堆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种珍宝布施所获得的福德还要多。

用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布施,当然会获得很大的福报,但如果不明白无相布施,获得的福德再多,也只是世间的福报,可以生人生天,享受富贵但是要想永脱轮回,获得无漏的妙乐,却是根本不可能的。犹如射向空中的箭,力量再大最终也会落到地上,有漏的福报再多也有用尽的一天,到头仍不免因现世或往世所造的恶业而堕入恶道。所以不应一味追求这种世间福报,而忽视自己智慧的增长。

再说用珍宝布施的福德虽多,也要看和谁比较,要和受持《金刚经》的福德比,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的功德就会如灯光同太阳光相比一样,黯然失色,所以多和少也不是定数。因此须菩提***在经中对佛说:“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所说福德多。”

禅宗六祖慧能曾说:“三千大千世界七宝,持用布施,得福虽多,于性上一无利益。依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修行,令自性不堕诸有,是名福德性。心有能所,即非福德性。能所心灭,是名福德性。心依佛教,行同佛行,是名福德性,不依佛教,不能履行佛法,即非福德性。”(《金刚经口诀》)所以佛说布施福德多,也是依世间人的习惯而说,非是依真实而说。若依真实而说,福德亦无性,无多少可得。

若能真正明白《金刚经》中的道理,即便是一四句偈,刹那所得福德,便能超过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之福。因为受持《金刚经》为因,所得之果即是证空性而成佛,万德具备,富超恒沙,远非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可比。

成佛要靠佛法,如果佛不出世宣讲佛法,那么众生就会永远处于黑暗的轮回之中不能解脱。佛法就是修行的道路,其中般若法门更是成佛必不可少的方法。对于刚开始学佛法之人,不能一下子空掉所有的法,因为这样很容易走入歧途,认为既然一切皆空 ,那么行善作恶都是一样,所以不畏因果,胡作非为,不但不能解脱,反而会因此堕入恶趣。

佛从最初讲四谛,到现在讲般若,是到了更上一层的时候了,所以佛告诉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这是在破除我们对“佛法”的执著。

我们在前文已经说过,佛所说的一切法,都是对治众生的不同毛病,并非实有一个不变的东西叫“佛法”。上文既然已说“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那么当然“佛法”也是如此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了。

前面是总破一切法,这里是别破“佛法”,是防止人们将上面所说的这些“佛法”执为实有,程度上更加深入一层。

特别说明:考虑到每次学习时间不适合过长,每日的共修资料有一定的篇幅限制。请学习者注意,切不可断章取义,共修内容需要恒心连续持续学习,思维法义综合理解融汇贯通,树立正信,依教奉行,解行并重。

缘聚禅莲恩师法语

                                    缘聚禅莲恩师法语:

学佛到底学什么?什么是正信学佛?学佛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很多学佛多年的佛子都知道佛教术语学佛要先学做人这个道理,可是“学佛做人”这四个字,写着简单听起来不难,行起来并不容易,因为很多人丢失了人心之本,阴狠无比自私自利看似人却是无人心的人;有人心的人会慈心和谐对待万物,博爱平等包容对待结缘的一切缘,道德品行好德高望重而朴实无华。人心是成佛的根,把人做好是出离六道轮回的基础,断恶修善是修学的初层和中层,是铺垫,还要进一步严持戒律,觉照自心,如法正信修行,了佛真意方知真如佛性。

佛法根本无法可讲,无法可传,需要亲证彻悟自知;而引导人觉悟的途径中有方便智慧,有智慧般若部分讲的是心态心性如何改变之法,如何了自心之法,究竟佛果的成就需要参悟如实了知自心,证回本源自性佛是为圆满。学佛觉悟途中真正想实修的善知识们,要明白学佛不仅仅是俗谛常言的学会怎么做人就可以了,这只是通常地劝人向善,是引导人善业言,不是究竟了义言。

学佛做人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愿意提高生命层次升华生命质量内涵的人,需用十足的勇气下大决心改恶习,去毛病,发大菩提愿心,实行誓愿,修行路上需反思内观,真的从己身自我修持做起,需要深信因果点滴间,不敢胡乱造作增加业力要断恶修善,当下的抉择就是能听进去的众缘各自将来人生命运轨迹及未来世的因缘果报之缘起。真发心吃素持戒六度奉行,是要按照佛陀经典教诲和真正觉悟彻底的觉者教诲,实行实做实修实证,最终了佛本意证悟本源。彻悟圆满觉悟成佛是学佛的真佛子们最终的目标。要圆满此愿,需要慈心内德,以一颗无我纯净的慈悲心、克己奉公的无私心对待三界六道的众生,持戒严格,深明因果努力修行,实行修持德行,累积修行资粮,实行修持方可自觉觉他地登上解脱的彼岸。

缘聚禅莲恩师法语图片地址:

http://www.tlfjw.com/img/xf2/11ptJ.png

【佛陀正法回向文】

南无佛陀释迦牟尼授记师燃灯古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东方净琉璃世界消灾延寿药师佛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接引导师阿弥陀佛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南无大行普贤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摩诃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摩诃萨

至诚顶礼一切见闻者共沾妙法、法喜充满、六时吉祥

心开意解、走向解脱、成就佛果

南无尽虚空遍法界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佛菩萨

一切尊法,一切贤圣僧摩诃萨,

感恩龙天护法护持正法,感恩一切觉悟者摩诃萨

愿一切过去、未来、现在未觉悟的众生,

无论僧俗、男女、任何种族种种有情六道众生见闻听闻心闻者

共同惭愧累世因贪嗔痴所犯的身口意而至诚忏悔后不更做

至诚祈愿尽虚空遍法界一切正觉慈悲威力加持

万源苦众清净自性、离苦得乐、究竟解脱!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Copyright©正信网
Processed in 24.85(ms) 4 queries